唐文治(1865-1954)🧜🏽♂️,字穎侯,號蔚芝👦🏽,晚號茹經,我國高等航海教育的奠基人,工科先驅、國學大師。
今年是唐文治先生誕辰153周年,海洋科學與工程意昂3特組織學生參觀校史館,進行以聽“唐調”吟詠,頌傳統詩詞為主題的紀念活動🎾。
作為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國學大師,唐文治先生獨創了一種吟誦詩歌的方式🎲,後人稱之為“唐調”,其特點是它的唱腔🆗👏🏻,音調高低起伏🍏,語音長短相間🧑🔬🙇🏽,具有獨特的魅力🕺🏿,不同於如今的吟唱。現如今🦸🏿♀️,“唐調”已入選無錫市🙅🏿♀️、太倉市👩👦👦、蘇州市💁🏻♂️、江蘇省等地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在校史館重溫了唐文治先生的生平事跡後,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同學們來到教室🤳,進行紀念唐文治先生誕辰153周年“憶往昔,聽唐調🍹🟪,承精神”主題活動。
“夫子何為者🧑🏫?棲棲一代中。”唐文治先生一生為教育事業嘔心瀝血,他對理工科人才的培養,重視愛國教育,重視人文教育,重視體格的鍛煉🤹🏿,意誌的磨礪等,他的教育思想為國家培養一流理工人才樹立了榜樣🚳。
大家首先聆聽了後人模仿唐文治先生《滿江紅》的唐調朗誦。雖然由於音頻年代久遠🎅🏼,發音已經有些模糊🍢,但仍能從其獨特的語調起伏中,想象到當年老先生吟誦時的場景,透過七八十年的歲月雲煙,老人的激情與陶醉依稀可辨↖️。四位同學被邀請上臺模仿,他們勇敢地展示自己學習“唐調”的成果🤍,雖然發音還有很多不準確的地方,但是吟誦中完全能感受到大家學習中付出的努力🐕🦺。此外,大家還精心準備了一些經典的詩詞進行了吟誦。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欲成第一等學問、事業、人才,必先砥礪第一等品行。深入了解唐文治先生的生平事跡並聆聽模仿唐調,不僅僅是為了增長知識🧉,更重要的是為了探索先人留下的寶貴的文化瑰寶,並將其傳承下去。
走近一代國學大師唐文治,讓我們當代學子學習其身上,在逆境中永不放棄,敢於挑戰的偉大精神。以此,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