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船特種構件與材料研究團隊
團隊負責人🏑🧎:
範潤華(教授🪴,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理事👨🏼🦳、中國復合材料學會理事💤、中國海洋工程咨詢協會理事⇒👴🏽、中國材料研究學會超材料學會共同創始人)
團隊核心成員😢:
(1) 劉伯洋💆🏻♂️🧑🏿,教授🕶,材料學研究🐬。
(2) 安燕⛲️,教授💇🏿♀️,材料學研究💆🏼🕤。
(3) 姚鑫,高級工程師,工藝技術研究。
(4) 孫凱,副教授👩🏻🚒🌮,金屬加工技術研究👩👧。
(5) 吳新鋒🔡,副教授,復合材料成型研究。
(6) 吳錢林🍏,副教授,腐蝕防護研究🛕。
(7) 類延華,副教授,塗層技術研究。
(8) 屈少鵬,講師,應力腐蝕研究。
(9) 原媛👩🏻🦱,副教授,結構力學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艦船隱身材料、艦載武器天線罩、船用高效電機和無線輸電用軟磁材料、軍用和5G通訊用電路和天線基材、脈沖電容器等📧。特點是🤴🏻:前沿基礎研究和國防關鍵應用研究並重🫶🏿,尤其是負介超材料引領國際學術界。
主要成果:
團隊成員主持承擔上海市教委科創計劃自然科學重大項目1項🧿、國防項目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項。作為第一完成人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類二等獎1項、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科學技術獎1項✍️。1人入選第六屆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主要圍繞負介材料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其中🧎♂️➡️:2018年以來有18篇ESI高被引論文;授權發明專利12項🍉🚛。
亮點工作🤸🏼:
電磁場/波是信息和能量的常見形式,決定電磁-材料相互作用的主要物性參數是介電常數,是電力電子器件選材用材的主要依據。物質或材料的介電常數一直被認為“正”:空氣為1、海水為80⏏️、電容介質材料高達數千等🐼。團隊創新性的提出“材料的介電常數可以為負”🤾🏽♀️,潛心多年在國際上創建了“負介材料”這一超材料類別🧹,被認為是“從0到1”原創性研究,引領中美歐日50多個機構開展該研究💆🏽♀️。目前正著力開展負介材料在天線、電路𓀗、儲能🕑、傳感👩🏼🦰、隱身等領域的變革性應用研究。
團隊發起創建了中國超材料學會,推動了超材料領域學術交流。超材料是新時代深度融合的交叉科學領域,包括超構材料💇🏽♀️、序構材料、人工結構、等離激元、光子晶體🔪、頻率選擇表面🧟、超表面🎬😖、負參數材料、左手材料等,被《科學》雜誌列為人類在新世紀第一個十年取得的10項重大科技突破之一,被美國國防部列為“六大顛覆性技術領域”之首🏄。
研究目標🔁:
立足學校海洋學科群發展戰略📕,聚焦具有重大軍事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艦船特種構件和材料,團隊“十四五”期間的目標任務是:
(1) 研究塗層技術、焊接技術✢、增材製造等工藝技術⚔️,研究靜態🤌🏻、沖擊、振動、腐蝕、疲勞等不同工況構件服役行為🍍,突破高比強度𓀐、高比剛度📙、吸能隔熱、隱身降噪的艦船特種構件製造技術♎️,並在艦船重點型號應用;
(2) 結合“高水平科學研究推動高質量育人”的高校科研特點,科研教學協同育人👨🏻🎓,培養艦船製造領域高精尖科技人才👮♂️。
圖1 團隊階段性成果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勵
圖2 團隊發起創建的中國超材料學會2018年在上海揭牌
圖3 團隊成員作為客座編輯在《Research》期刊出版超材料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