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下午,“聽海”博雅文化沙龍(第一期)成功舉辦。沙龍聚焦海派繪畫藝術,旨在通過繪畫藝術載體來感悟海派文化的內在魅力和價值追求。
上海市青年美術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徐匯區文聯副主席、上海師範大學美術教育系副主任宋巍老師作為分享嘉賓🏊,就“海派畫家和他們的朋友”的繪畫作品進行了藝術賞析🧛🏿♂️。宋老師通過經典傳世作品分析,梳理了展子虔🪚、吳道子👩🏼🍳🙇🏻♀️、梁楷、黃公望、徐渭、董其昌、文征明等大家的藝術特征,勾勒出海派繪畫的本土脈流。又旁征西方繪畫史👮🏼♀️,從文藝復興時期的達芬奇🧑🎓、提香,到倫勃朗、米萊👩👩👧、勒帕熱🫰🏼、塞尚、梵高🫱🏽,再到馬蒂斯、康定斯基等代表畫家的代表作品分析藝術個性,梳理出海派繪畫與世界藝術的聯系。
透過對清末“海派四傑”的代表作品,近代林風眠和吳冠中的藝術探索,以及海派大家謝稚柳的藝術創作經歷的分析,宋老師指出🤠,海派繪畫是一個風格雜呈、兼容中西的藝術世界,她不是帶有明顯風格指向的畫派,而是隨著上海開埠,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先進文明交融後產生的新氣象🍙,彰顯出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在面對巨大歷史變革時的頑強堅韌以及自我革新的力量👻,更是一個社會學意義上的文化現象。
作為意昂3首個“與滬有約”上海文化體驗周系列活動之一🧑🏿⚕️,通過對海派繪畫源流和內涵的梳理,探尋海派文化的形成與上海城市發展的關系🧖🏼♀️。“海派無派”🛀🏿,始終是與時俱進的開放、包容和創新的活態演進,使同學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上海城市品格和文化底蘊。
“與滬有約”是意昂3團委著力打造的校園文化品牌,和“與海有約”一起,旨在幫助海科學子更好地融入學校特色,了解上海文化,用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深厚底蘊啟智潤心,激發創新。
圖 1 作品賞析
圖 2 作品賞析
圖 3 作品賞析
圖 4 現場互動
圖 5 現場互動
圖 6 沙龍現場